#如何處理海廢及在地垃圾
週未清早八點不到,許多人還在睡夢中,重光海堤已有一大群人來參加「慈光慈善會」淨灘活動,人人分持掃帚、夾子、垃圾袋,不分老少彎腰撿垃圾、除雜草。
看到鄉親願意犧牲假期、付出體力,維護美麗家園,我無比感動。然而,澎湖正遭逢空前垃圾危機,外有大量海漂垃圾,內有堆積成山無法外運焚化的垃圾,我們應有完整對策,才能解決問題。
處理海漂垃圾,我們要從三面向著手。
1、「源頭減量」。境外源頭須啟動兩岸協商機制,促使陸方加強垃圾管制,減少河川及沿海汙染源。境內源頭減量,則應推動垃圾減量,避免垃圾進入海洋。
2、「建立清理機制」。號召大眾參與淨海淨灘行列,鼓勵企業、民間團體認養海灘,深化環保意識,並宣導海洋教育。
3、運用科技清除海廢。例如美國舊金山灣利用設有撈除垃圾機具的船、巴爾的摩港利用水輪濾集海洋垃圾、荷蘭青年Boyan Slat 發明的海洋吸塵器 等。
至於,最終的垃圾處理要朝兩大目標前進。
1、落實「垃圾回收」。鼓勵家戶、機關、業者做好垃圾分類。必要時,可試辦垃圾費隨袋徵收,提高垃圾分類誘因。
2、朝「垃圾在地處理」發展。配合垃圾減量、資源回收、堆肥、機械生物處理(MBT)、氣化、新式高效能焚化爐等新科技,建構自主的垃圾處理能力,根本解決問題。
#五星級縣長賴峰偉